乐鱼app浙江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多山省份,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6064亿元,以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全国8%的林业产值,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19%,部分重点山区县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林业。但总体而言,山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共同富裕路上,少不了大山深处的林农,浙江如何先行?怎么破解?
11月15日-18日,记者深入龙泉、庆元、磐安等山区林业大县(市),全景式记录挖掘林业促进共同富裕的典型模式,阐释了浙江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71岁的徐庆发是龙泉市住龙镇红星村村民,今年他坐在家里啥事不干净收益48321元,钱是政府发给他的,名目是1380.6亩公益林的生态补偿金。
25年前,老徐靠砍伐卖木材为生,一年辛苦下来也就2万元。自从本世纪初开始执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后,老徐砍刀入库,随着补偿标准提高到目前每年35元/亩,老徐尝到了护林能变钞票的生态红利。
素有“浙南林海”之称的龙泉,林农人口19.5万,占该市总人口67.5%,今年龙泉仅公益林补助资金就发放7000多万,人均增收400多元。
在龙泉市兰巨乡梅地村的凤阳山脚下,56岁的项永年享受着灵芝的美好“钱景”:9年前,种植香菇出身的项永年投身养灵芝行业,2015年建立了浙江省唯一一家在森林里培育生态准野生椴木灵芝孢子粉基地,打造林下经济食药用菌观光园“灵芝谷”,培育准野生灵芝500多亩,去年,他在灵芝谷又成功流转公益林千亩,用于扩大林下经济,今年老项的灵芝销售额有望破600万元,利润超过200万,他的灵芝基地已被评为“一亩山万元钱”的致富典型。
通过雇工等形式,项永年还带动梅地村周边120多位老林农(均是60岁以上)在家门口就业,林农年人均增收近9000元。乐鱼app
“40年,村集体2100亩荒山总计获得141余万收益。我们村通过国乡合作造林模式率先完成了消薄任务。”庆元县松源街道城北村村支书吴治珠激动地说。
她讲的国乡合作,其实是庆元在浙江首创的股份合作制造林模式,是一种采取国有林场出资金、出技术,村集体(林农)出土地,山权不变,林权共有,伐木收益按比例分成的一种合作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地面积分散、村民对分林到户政策的不理解等情况让庆元一度面临“有山不种,只砍树”的乱象,造成不少山林被荒废。当地林业部门开始探索发展新的合作造林模式,“国乡合作”改革项目就此诞生。
经测算,庆元第一轮国乡合作造林基地村集体和农户分红按40%计算,每亩收益一般可达4800元,年均收益约150元/亩180元/亩。2000年以来,庆元累计兑现国乡合作分红1.6亿元,受益林农6万余人。
庆元县百山祖镇黄水村,海拨890米,山高坡陡,土层较厚,乐鱼app林业部门为鼓励村民种锥栗,在山上建几百米长的索道,方便村民施肥和运输锥栗,全村80户200多个留守老人和妇女共种植锥栗2000余亩,户均收益4万多元。乐鱼app
70岁的吴长金说,锥栗比板栗甜和香,自福建引种20年,他家有34亩锥栗,平均收购价10元/斤,今年有12多万元收入,比儿子在外打工还挣得多!
受疫情影响,浙江多数民宿是亏损的,但对磐安县安文街道花溪村58家民宿业主来说,是个例外,今年户均营收仍超过40万元。奥妙在于花溪村坐拥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山加上环境好,每年5-10月让这里客流爆满。
36岁的付志红,乐鱼app11年前,从江西远嫁到磐安花溪村,最初经营低端农家乐民宿。
2017年,随着大盘山名山公园建设启动,花溪村同步实施历时三年的老村改造,植入景观等项目。
付志红看中名山保护区的品牌效应,乐鱼app投入近300万办起了高端民宿,三层共8个客房,380-880元/间,由于正对大盘山瀑布,景观独特,2020年5月开营,去年营业突破120万,今年也超过100万。
“大盘山的美好风光带来大批游客,绿水青山的美丽经济让我年收入比5年前翻了近十倍!” 付志红说。
统计显示,花溪村如今旅游业从业人员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2021年,该村实现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