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app园林空间是指由地面、顶面及垂直面单独 或共同组成,围成具有实在的或感觉上的范围。
1、园林空间的特征: 既是生活空间也是艺术空间,在时间上 具有延续性、变化性、持久性、空间跨度较 大。 有多个空间组成,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 分割性。 是具有综合性的空间,涵盖了:诗词、 书画、文学等多方面的艺术空间。
西方:园林空间的创造,主要通过写实 的手法,体现实物的特性;因此空间是 有限、可及的,常用大尺度创造有限的 空间。
东方:园林空间的创造,注重写意,主 要通过心灵去感触空间,认为园林空间 既相对封闭又相互流通。一般采用小尺 度创造无限空间,即以小见大。
空间:从视景空间上可分为开 敞空间、闭锁空间和纵深空间, 相对的形成开朗风景、闭合风 景和聚景。
开敞空间:园林中,如果四面都没有高出 视平线的景物屏障时,四面的视界都十分 空旷,四面的风景都是开朗风景,这种空 间称为开朗空间 开朗风景:开敞空间所形成的风景是开朗 风景。 在开敞空间中,视线可延伸很远,视 觉不易疲劳。开朗风景的艺术感染力是目 光远大,心胸开阔,壮观豪放。
闭锁空间:园林中,如果四面被高出视平 线的景物环抱起来,游人的视线不能延伸 到地平线,则称为闭锁空间。 闭合风景:在闭锁空间中所观赏到的景物。
屏障物的顶部与游人的视线所成的夹 角越大,则闭合性愈强,反之,愈小。 闭锁空间予人以亲切感,安静感,近 景感染力强。
纵深空间:凡道路、河流、山谷、洞穴等 两旁有建筑、墙垣、密林或山丘等景物阻 挡视线,形成的狭长空间。 聚景:纵深空间将游人的视线很自然的引 向空间端点所形成的景物。 聚景具有强烈的深度感,若将主景放 在端点,能使主景更加突出。
园林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 空间有室内、室外之分,建筑设计多注意室 内空间的组织,建筑群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则多注意室外空间的渗透过渡。 园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 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构图的规律创造 既突出主题,又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 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 件,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 的观赏效果,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
开朗风景辽阔,但欠丰富,形象色彩不 够鲜明,缺乏近景的感染力; 闭锁风景空间环抱四合,景色鲜明,但 又郁于闭塞; 纵深空间的景色有深度感,有聚景的作 用,但缺少变化。 各种空间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有不足 之处,只有将这些不同类型的空间按照艺术 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 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或半开半合,互相穿插, 嵌合、叠加使空间变化产生一种韵味,能取 到山重水复的效果。
景 :即是风景、景致。 景点:具有独立观赏内容的风景单元。 景区:有连续景点所组成的景观区域。
景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身 等感官来接受的。 大多数的景主要是看,也有一 些景是通过耳听,还有一些是闻的。 如:花港观鱼、风泉清听 、龙井 品茶 。
对景而言,不同的观景点,给人不同的 感觉效果。 宋代绘画理论家兼画家郭熙在《林泉高 致》中论述山景层次与深度的构成手法时写 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 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 望远山,谓之平远” 。
如在颐和园中: 自排云门望佛香阁, 为高远,自佛香阁、 智慧海望后湖,为 深远。
(1)最宜视距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m (2)最佳视域 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 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 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或宽度的1.2倍。建筑师 认为,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 即垂直视角为18°(景物高的3倍距离)、 27°(景物高的2倍距离)、45°(景物高的 1倍距离)。
同一景观对同一个人,由于观景视点位 置的不同,得到的感受就不同。 如诗人李白咏庐山瀑布时,山下观瀑布 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但在山上观瀑布则是:“喷壑数十里,隐若 白虹起”,一雄伟,一绮丽。
仰视: 当仰角大于45 度、60度、80度、 90度时,由于视线 的消失程度,使人 产生高大感、宏伟 感、乐鱼app崇高感和威严 感。
园林中以地形或人工造景创造制高点, 俯视角小于45度、30度、10度时,可分别产 生深远感、深渊感、凌空感,当小于0度时, 产生欲坠的危机感。
平视风景感染力强,无紧张感,给人平 静的、安宁的、深远的感受、坦荡开敞的胸 怀。 园林中创造 宽阔的水面,平 缓的草地,开敞 的视野和远望的 条件,并在安静 休息处设亭廊等。
景可供游览观赏,但不同的游览观赏 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产生不同 的景的感受。 景的观赏可分为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 在实际情况中,动是游,静是息,游而不 息,使人疲惫,息而不游,又失去游览的 意义。 因此一般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从动 与静两方面要求综合来考虑构图。
静态观赏:指游人在停留状态下,所观 赏到的相对静止的园林风景。即视点与景物之 间位置不变。如:看到一幅立体风景画,这个 画面是一幅静止的构图。 静态观赏对一些情节特别感兴趣,要进行 细部观赏,为了满足这种观赏要求,可以在分 景中穿插配置一些能激发人们进行细致鉴赏, 具有特殊风格的近景、特写景等,如某些特殊 风格的植物、某些碑、亭、假山、窗景等。
动态观赏指游人在游览走动过程中所观 赏到的连续的风景序列。即视点与景物之间 产生相对位移。如看风景立体电影,一景一 景不断的向后移动,成为一种动态连续构图。
动态观赏应该安排一定的风景路线,每 一条风景路线的分景安排应达到步移景异的 效果,一景又一景,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连 续观赏过程。
陈丛周言“园林景观有动必有静,有 静必有动,然而在园林景观中,静寓动中, 动由静出,其变化之多,造型之妙,层出 不群,所谓通其变,逐成天下之文。若静 坐亭中行云流水,鸟飞花落,皆动也。舟 游人行,而山石树木则有静止者。止水静, 游鱼动,动静交织自成佳趣。故以动观静, 以静观动,则静出”。
造景是人工地在园林绿地中创造 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 境的景区。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 的性质、功能、规模,因地制宜地运 用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去规划设 计。
1、概述 中国古代画论“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 位,决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 低”“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 主景:风景园林中的主要景物或景点 (景 区)。多以高山峰或主要建筑为主景。 配景:与主景相配的次要景物或景点(景 区)。起配合、陪衬、烘托、突出主景的作 用。
主景是整个园林绿地的核心、重点,往 往呈现主要的使用功能或主题,是全园 视线控制的焦点。 主景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整个 园林中的主景,二是园林中由于被园林 要素分割的局部空间的主景。
配景起衬托作用,可使主景突出,在同 一空间范围内,许多位置、角度都可以 欣赏主景,而处在主景之中,此空间范 围内的一切配景,又成为欣赏的主要对 象,所以主景与配景是相得益彰的。
1) 2) 3) 4) 5) 6) 7) 主景升高或降低 轴线对称法 视景线交点或终点法 构图中心、重心法 渐变法 对比衬托法 尺度突出法
主景升高,相对 地使视点降低,看主景 要仰视,一般可取得以 简洁明朗的蓝天远山为 背景,使主体的造型、 轮廓鲜明地突出。
确定某一方向的轴 线,轴线上方安排主要 景物,在主要景物前方 两侧配置一对或若干对 的次要景物,陪衬主景。 如纪念性广场
主景前方两侧常常进行配置,以强 调陪衬主景,对称体形成的对称轴称中 轴线,主景总是布置在中轴线的终点。 此外也常布置在园林纵横轴线的相 交点,或放射轴线的焦点或风景透视线 的焦点上。
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处。规则式园林 构图,主景常居于几何中心,而自然式园林 构图,主景常位于自然重心上。
园林景物布局,采用渐变的手法,乐鱼app从低到高, 逐步升级,由次要景物到主景,级级引入,通过 园林景观的序列布局,引人入胜,从序幕、发展、 最后达到高潮,引入主景。
景色就空间距离层次而言,即景深, 有近景、中景与远景;也可分为前景、中景 与背景。
前景与背景或近景与远景都是有 助于突出中景的。 中景的位置宜于安放 主景,远景与背景都是用 来衬托主景的,而前景是 用来装点画面的。
借景: 即将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色组 织到园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的造景手法。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始见于计成所 著《园冶》一书。 《园冶》卷二、六“借景”专篇 中,将借景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
和应时而借。 并提出: “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 “泉流石注,互相借資” “俗則屏之,嘉則收之” “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
仰借: 利用仰视借取园外景观,以借高处景 物为主,体验“高山仰止”的心情产生肃 然起敬的意念,如颐和园佛香阁。 仰借日月星辰、天光云影,如“床前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又如《园冶》云:眺远高台, 搔首青天哪可问;凭虚敞阁,举杯明月自 相邀,一行白鹭,几阵归雁,数点残星, 半轮残月。
俯借: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 景物,登高远望、俯视所借园外或景区 外的景物。一览众山小的感受,体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俯流玩 月,坐石品泉,或从水上看水下月影。
邻借: 借取园外邻近之景。如沧浪亭借助于 园外的葑溪之水,使葑溪仿佛成为它的一 部分。又如苏州补园在界墙边筑假山建一 亭,在亭上可将两园景色尽收眼底,因名 “宜两亭”。“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 色在邻家”——用花木招引鸣禽彩蝶。
远借: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 借景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可充分利用园内的有利地形,开辟透视 线,也可堆山叠高台。如颐和园西边的 玉泉山玉泉塔远看好似在园内,实际距 离为1公里。《园冶》云:“山楼凭远, 纵目皆然”,“悠悠烟水,淡淡云山”。 远借的特点为:似出于无心,不露痕迹, 景到随机,顺其自然。
因时而借:利用一日或四季大自然的变 化与园景配合组景。 因时间推移、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景 象。如秋山红叶、黄昏夕照、残荷雨声、 遥山雪色,月落乌啼等。如《园冶 借 景》:“苎衣不耐凉新,池荷香馆;梧 叶忽惊秋落,乐鱼app虫草鸣幽……寓目一行白 鹭,醉颜几阵丹枫……但觉篱残菊晚, 应探岭暖梅先……风鸦几树夕阳,寒雁 数声残月”
1 、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 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 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 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
2 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 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 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 里目。
3 借虛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 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 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 院的水榭
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创造不 同的景观,满足游人对各种不同 景物的欣赏,常见的景观组织手 法有对景、透景、障景与隔景。
通过轴线引导使景物与观景视线 的关系固定,主客体在轴线两端相对, 通常在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上使用。 用雕塑、乐鱼app山石、水景、花坛等作为对 景。 为了观赏对景,要选择最精彩的 位置,设置供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 做为观赏点。如:园林绿地轴线及风 景视线端点的景。
指有虚隔的两个空间透过虚隔 物(如门窗、洞口、漏花等),可 看到对方的景物,看到局部为漏景 或泄景,看到全部为透景。如“满 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在渗透与层次手法中常运用。。 透景线除透景外,同时还具有 加强“对景”地位的关系。
3、障景: 在游路或观赏点上设山石、 墙壁等屏障以挡住视线和去路 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 景手法。障景是我国造园的特 色之一。
障景是在较短距离之间才被发现, 因而视线受抑制,有“山穷水尽疑无路” 的感觉。障景还能隐蔽不美观或不可取 的部分,可障远也可障近,而障本身又 可自成一景。
4、隔景 : 将风景区或园林划分为有不同景观特点 的较小部分使空间多样变化,丰富多彩。可 借建筑、墙垣、花木、山石、水景、堤桥、 岛屿、游路、台阶、铺地、栏杆、地形高差、 标志物等来实现。 ①实隔:用围墙、有墙的建筑物、山石等 ②虚隔:疏林、空篱、栅栏、花架、空花墙、 无墙亭廊、水、桥、道路、乐鱼app铺地、地面高差、 柱表、雕塑等。
有意识地设置门窗洞口或其他的框洞, 使观者在一定位置通过框洞看到景物。 特点:能约束并引导人们的视线;摒除 粗俗而选取精美景色摄入视野。“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除门 窗柱楣外,桥拱洞也可构成优美景框, 由树冠与树干也可构成景框。
通常与对景相结合,在所对景物 的轴线两侧以排列成行的景物限定并 引导观者的视线朝向主景(即所对景 物)。夹景手段一般有树木、房屋、 墙垣、崖壁、雕塑等。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 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 疏林等手法。 如:窗外竹影,若隐若现,达到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它中景、 近景过渡时,为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 次感,加强远景“景深”的感染力,常做 添景处理。添景可用建筑的一角或建筑小 品,树木花卉。用树木作添景时,树木体 型宜高大,姿态宜优美。
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称为点景手法。 我国园林善于抓住每一景点,根据它的 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景象和历 史,高度概括,常作出形象化、诗意浓、 意境深的园林题咏,其形式多样,有匾 额、对联、石碑、石刻等。
一、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不同层次的景观因素在深度 上的排列次序。“一去二三里,烟村四 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山 上,应接不暇”——绍兴兰亭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扬州瘦西湖
二段式:常表现于规则式园林,国外较多 用。且适用于小空间、小面积的园林设计 中。 常表现的形式为:
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 多景区景点划分(也分主次景区),分散 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 游人的活动需求。
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它 们各自特点。如植物园、动物园、盆景 园,这些都为空间展示提出了规定性序 列要求,故称其为专类序列。 植物园:以植物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 动物园:低等——鱼类——两栖类——爬行 类——鸟类——食草类——食肉类—— 哺乳类。
开门见山、众景先收: 予游人以开阔明朗,气势 雄伟之感。 如:法国凡尔赛宫苑: 意大利的台地园: 南京的中山陵:
留园入口以虚实变幻、收放自如、明暗交替的 手法,形成曲折巧妙的空间序列,引人步步深 入。 先是幽蔽的曲廊,进入“古木交柯”渐觉明朗, 并与“花步小筑”空间相互渗透。北面透过六 个图案各异的漏窗,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 断,园内景色可窥一斑。绕出“绿荫”则豁然 开朗,山池亭榭尽现眼前,通过对比达到最佳 境界。
忽隐忽现:开始就能遥见主景,但可望而 不可及,主景在导游线上时隐时现,在前 方引导,当到达主景所在地时,已完成全 园风景点的游览。 如:苏州拙政园: 虎丘风景区:
在景观布局中,先定基调,然后定 主调,最后为配调。过渡性的景观为转 调——不可喧宾夺主。
风景序列、导游线、风景视 线三者是密不可分,互为补充的关 系。三者组织的好坏,关系到园林 整体结构的全局和能否充分发挥园 林艺术整体效果的重要问题,应予 以足够的重视。
• 导游线:也称游览路线,它是连结各个 风景区和风景点的纽带。 • 导游线具有解决道路交通的作用,但主 要是组织游览作用,使游人能按照风景 序列的展现,游览各个景点和景区。 • 导游线的安排决定于风景序列的展示手 法。
风景视线:园林有了良好的导游线还不够, 还需要开辟良好的风景视线,以给予良好的 视角和视域,方可获得最佳的风景画面和最 佳的意境感受。